專訪.簡塑慢行

從捷運北投站走出,左拐穿過斑馬線,立馬便看見白色的圓形小招牌懸在街邊,牌上的四字店名被早晨的微雨洗成透亮的藍色──歡迎來到「簡塑慢行」。

明亮的玻璃櫥窗上寫著標語:「生活盡量簡單」,貨架上井井有條地置放著豐富的商品,小巧的店鋪中浮動著輕緩的音樂和咖啡香,氣氛溫馨而令人放鬆。店長旻杰倚在櫃台邊,帶著爽朗的笑容向我們述說起「簡塑慢行」的故事......

緣起:我們怎麼認識這個世界?

無包裝商店在台灣是個尚且新鮮的名詞,但在一些歐洲國家早已行之有年。店長夫人在歐洲留學時便認識了無包裝商店的概念,再加上夫婦倆在戶外活動時親眼目睹了種種人為汙染──時間回到幾年前,那時店長正在學習海底導航的技巧,鍛鍊在海中認路的能力,但海底景觀複雜多變,同樣一快石頭,從不同角度看就長得完全不同,怎麼辦呢?店長靈機一動,決定以海底的人造廢棄物作為地標,記憶路線。雖說最後順利通過考試了,但店長心中卻不是很舒坦,「為什麼我們要透過這種方式認識一個地方呢?」

夫婦倆的生活本來垃圾量就很少,兩人不禁思考,是不是可以向更多人推廣簡單生活的理念?那會是一個讓人們練習不浪費、練習簡單生活的平台,讓消費者意識到還有不一樣的消費選擇......於是在2020年底,「簡塑慢行」誕生了!

關於選物:環境友善的堅持

店鋪開張,第一個問題便是:賣什麼?

目前簡塑慢行店內販售的商品十分豐富,米麵主食、乾果零嘴、清潔劑、咖啡豆、調味料等一應俱全,也有販售環保食器、布衛生棉等生活用品。所有的商品都沒有低消限制。沒吃過的、沒用過的,都可以先買一點點試試看,對獨居者或是料理頻率不高的民眾也很友善。

至於選物標準,在地、環境友善自然是不必說,除此之外,店長也很注重商品是否符合公平貿易精神。「環境友善囊括很大的範圍,人也是環境的一部份。」店長相信,友善地對待人,會創造好的循環,這份「善」一路傳遞,終究會實現在某處、作用於某人。

由於商品類項繁多,供貨廠商共計有十多家,但店長在廠商的挑選與把關上依然有所堅持。供貨的容器必須要能由廠商回收、清潔,再回填販售;大包裝要是可以重複使用的材質,諸如破壞袋這類包裝就是完全不能接受的。環境友善不只是來店消費者的事,而是從進貨端開始就要努力落實。

/圖片來源:簡塑慢行Facebook


替環境,也要替客人著想

簡塑慢行的店址鄰近住宅區,這使得來訪的客人以鄰近住戶為主。店長回身拎起櫃台旁的一個提袋向我們說明,這是一個客人在上班前順道放在店門口的,裡面裝的容器都已經標明了要買什麼商品,店長會在空閒時幫他盛裝好,等客人下班回來就順路取走,這個特殊的交易模式可不是店長想到的,而是客人的點子!

「我們會盡力替客人著想。」店長示意我們看向店內提供的循環容器:沒有自備容器的客人可以取用,不限制歸還時間,歸還時會全額退押金。但容器的歸還率不是很高,店長也只能無奈地笑笑,開玩笑地發一則限動呼籲客人們──該還回來啦!而有時遇見「誤入」無包裝商店的訪客,店長也都很樂意花時間介紹與閒聊。言語中流露出商店與鄰里間的熟稔與情誼,替都市中的店鋪染上了充滿人情味的溫暖色彩。


折衷與練習:我們有更好的選擇

在訪談中,「折衷」的概念被多次提及。

店長說,環保是比較而來的。簡塑慢行想告訴大家的是,我們可以有「相對更好的選擇」。所以店裡能看見咖啡濾紙這樣一次性的商品,但那是亞麻製的,避免了一般樹漿製的濾紙在製造過程中對林地的破壞;廠商可能無法做到完全將供貨容器回收,但若供貨容器是由再生材質製造的,那麼店長在斟酌過後也可能接受。

兜兜轉轉,一切又回歸到店長夫婦對於簡塑慢行的期望:建構起一個讓人們練習的平台,慢慢把環境友善、垃圾減量的概念帶進各自的生活中。沒辦法一步到位也沒關係,多練習幾次,會越來越上手的。

/圖片來源:簡塑慢行提供

道阻且長,「簡塑慢行」!

偶爾有人前來取經如何經營無包裝商店,簡塑慢行也都樂於分享,目前也正在評估加盟經營或合作的可能性。「我覺得無包裝商店是趨勢,」店長說,「我希望無包裝商店做得越來越多,跟超商一樣多,那會產生更大的影響力。」店長期待看到無包裝產業在未來蓬勃發展,但也認為自己不一定要身在其中。

「他們要開在附近也無所謂啊......我覺得這是生命的一個過程,如果這附近都開滿(無包裝商店)了,那我就把店賣掉,去做其他人沒做過的事。」店長很輕鬆地笑著說道。

玻璃門外,雨不知何時停了,有水珠從樹梢滑落。或許我們都像水滴,下一陣風起後便杳無痕跡,但至少在此刻,每一個我們都依然有小小的能力,去洗淨、去蝕刻、去推動更大的浪潮。

返回日常的生活軌跡,前路還長,我們一起「簡塑慢行」。


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!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.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! Get star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