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訪.SOGA STOP

點開SOGA STOP的網頁,會先跳出幾秒的滿版動畫,可愛的插畫和標語輕輕跳動。然後是雜誌般的版面,活潑的配圖、俐落的設計,和一道道吸引人的文章標題。

這真的是個大肆說教的環保倡議網站嗎?

一如網頁的氛圍,接受我們訪談的專案負責人慧芬也充滿活力,一見面就掛著燦爛的笑,「那我們開始吧!」


緣起:從一隻小蝦米說起

環境保育是如此廣大、切身的議題,卻幾乎位居社會大眾捐款的末位,因此,「任何一分力量的投入都不嫌多」。帶著這樣的想法,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在2021年開始投入環保計畫,慧芬也帶著媒體從業者和環團成員的背景加入團隊。

不過,一個從零開始的小基金會該做什麼?

不如其他大型NGO能在政策遊說方面著力,基金會的首要之務是被大眾認識,集結更多力量。「但我不想要一個傳統的介面,只是告訴大家我們做了什麼。」慧芬笑著說,「很無聊!」相比之下,一個分享資訊和知識,又讓人「看得下去」的內容平台,更能發揮號召行動的效果。

SOGA STOP 便就此誕生了。

/圖片來源:Soga Stop 官網


減塑:一件微小又強大的事

「減塑」是SOGA STOP的核心訴求。一來它較單純,沒有太多政治或其他考量的牽扯,幾乎沒有人會不認同減塑的價值;二來這和生活切身相關,執行門檻低,每個人都能付出心力。

慧芬認為,唯一和減塑衝突的可能是個人的便利。在SOGA STOP上能看見各種易讀的指南和資訊分享,提供大眾減少垃圾和塑膠汙染的小妙招,輕鬆優雅地開啟環保生活。此外,慧芬也期待SOGA STOP能統整、傳遞關於塑膠製品和回收物的正確知識,成為和大眾溝通,促進對議題的認識的平台。

除了內容分享,SOGA STOP也透過和其他單位的合作,策劃了SOGA STOP再生袋的循環使用和Every Day Is Earth Day插畫展覽。期待線下活動的參與可以和民眾更貼近,更有效地傳達理念,且透過合作對象的號召力呼籲更多行動。以Every Day Is Earth Day插畫展覽為例,2022適逢地球日52周年,SOGA STOP便和多位裝置藝術家、插畫創作者與老爺酒店合作,以文創的形式包裝,與更多人分享環保生活的行動提案。


袋我走:用牛仔褲承載美麗地球的想望

「袋我走」計畫是我們認識SOGA STOP的開端。2021年,團隊以減少塑膠袋消耗為目標,募集舊牛仔褲和回收廢布,製成外型時尚的循環購物袋,置於各地的獨立店家,供消費者免費借用。

為什麼是牛仔褲?慧芬向我們解釋,牛仔褲指涉明確,又可說是人人必備的單品,容易募集。除了耐用、方便清洗等優點,丹寧布的製造過程是很耗水又高汙染的,因此更希望賦予它二次生命,對環境有所回饋。廢布則是紡織廠生產過程中因勾絲、染錯色等問題而無法繼續使用,或庫存無用的布匹,既減輕了循環袋的重量,也創造撞色的設計效果。

完成製作後,就是擺放站點的選址。團隊選擇的標準主要有二,一是小型的獨立店家。除了因為產量無法負荷連鎖通路,慧芬也提到:「企業有責任、有能力,也有資源自己做,我們更希望和沒有能力提供這樣的服務的獨立店家合作。」二是店家的環保意識,「我們不只是想提供一個服務,也希望店家可以幫我們和消費者溝通這樣的理念。」

2022年3月,循環袋正式上路。到了合作據點,消費者無須任何登記,可以拿了就走、再掃描袋內的布標找到鄰近站點歸還。今日,在許多無包裝商店、獨立書店,和環保品牌肯夢AVEDA的直營店一角都能看見它們的身影。

/圖片來源:Soga stop Facebook


展望:該怎麼走到遙遠的以後

「要說這個計畫成不成功,我覺得整個活動完成的溝通是更重要的。」慧芬說道,從募集布料、通路,到實際循環使用等各個環節都是和消費者溝通理念的過程;除了確實減少一次性購物袋的使用,讓大眾關注到諸如大量舊衣垃圾等的相關議題,也是「袋我走」計畫能發揮長遠價值的所在。

「其實,許多無包裝商店的消費者都會自備購物容器,反而沒那麼需要循環袋。」雖然這是預期中的狀況,但團隊也正在思考將計畫範圍擴大,觸及更多消費者的方法。

順帶聊到近年興起的循環容器產業,慧芬再次提到,便利的管道和服務是推動減塑的一大助益,很樂見提供相關服務的廠商相繼出現,尤其校園周遭更是適合經營的區域。也期待大型企業、連鎖店能與這些廠商合作,發揮更大的力量。她認為,政府近年推動限塑政策,不只會鼓勵相關新創公司成立,也迫使大型企業必須做出回應,確實有顯著的正面影響。

「不過我還是覺得有點太慢了,地球等不了這麼久了啊。」


後記:1%的力量

訪談的最後,我們邀請慧芬向準備踏入減塑生活的大家說句話。她仍是一貫的熱情:「(開始減塑行動)永遠不嫌晚也不嫌少。塑膠汙染不可能完全解決,但就算少一點點也好啊!」

1%的力量,這正是SOGA STOP一再強調的。臺灣平均一年約用掉180億個塑膠袋,哪怕減少1%,也是可觀的數目。而從我們自身出發,一個人每天只能少用一根吸管;但如果持續一年,或號召身邊所有的親友,可以減少多少塑膠垃圾?任何巨大的影響力都是由微小行動累積而成的,何時何地的我們,都可以是改變的一份子。和慧芬揮手道別,結束了視訊會議後,我們相視一笑。

今天就帶著便當盒去買晚餐吧!


想要嘗試減塑生活嗎?看看我們設計的有趣挑戰吧!



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!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.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! Get star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