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訪 Unpackaged.U商店

雨季後的平日下午,三重區巷弄間有塊招牌格外引人注目。大片白底、不同顏色組成的U,是U商店最醒目的標誌。踏入店中,寬敞明亮的空間,陳列不同產品,米穀、果乾、香料,以透明瓶罐盛裝著。幾組客人悠閒地挑選商品。

午後暖光從落地窗流入。創辦人尚衍熱情地招呼、引領我們到靠窗的座位,緩緩地道出U商店的誕生緣起。


緣起:不浪費,從食物到包裝

「創立U商店其實是想要解決剩食的問題。」創辦人說。關注食品浪費問題的他,有天在自助回收吧,看見許多沒吃完的食物被丟棄,因而萌生建立空間、提倡剩食議題的構想。

而後他看見德國無包裝商店的報導,發現無包裝商店中用多少買多少、只購買自己所需的消費理念,跟他構想中減少剩食的初衷相呼應。此外,透過無包裝消費模式,同時能鼓勵客人自備容器,減少一次性產品使用,進而減少包裝浪費。於是,創辦人們決定籌畫開設U商店,實踐「自備容器、不浪費、用多少買多少」的理念。


成為一間無包裝商店

成立當時,台灣尚未有無包裝商店。身為先行者,創辦人們透過一步步摸索,從開店前研究評估、與供貨商反覆溝通、挑選產品、實驗適合的盛裝容器,花了近一年的時間,才打造出理想中的U商店。

「U商店打從開幕的第一天,就是以公司的規模看待此行業。」創辦人說。U商店自開幕即開立發票、報稅,他以長遠視野來看待無包裝商店產業,將回饋社會視為應盡的責任,認為一間公司「取之社會,用之社會,就要回饋社會」。

此外,他也盡力為消費者把關產品品質。對於合作的產品供應商,堅持公司必須達到一定規模,產品必須擁有食品檢驗報告跟食品保險。創辦人也會親自使用各項產品,只選擇販賣自己喜歡滿意的。使用盛裝瓶罐前,透過不斷實驗,測試產品放在容器中是否會變質。訪談過程中,處處可見創辦人對於細節的堅持。而這份堅持,不只是為自己與消費者著想,更為社會帶來正向的改變。


無包裝消費哲學

「無包裝商店是不是定價比較高?」是許多消費者在踏入無包裝商店前的疑問。

「無包裝商店以單價來看好像比較貴,是個錯誤的觀念。」創辦人說道,就單價而言,無包裝商店內的商品的確較一般量販店來得貴,主因並不是進貨,而是商店必須負擔保存、冷藏產品的成本。然而,低價產品並不代表真正的便宜。無包裝消費能幫助消費者節省保存、儲藏產品的成本。如果買一大包食物回家,凡是收納保存的儲藏櫃、冰箱,或冷藏耗費的電力,都是無形的成本。

無包裝商店打破了過往販賣產品的預設。「在我們無包裝商店消費,並沒有任何低消。」消費者不必被迫購買一大袋已包裝的產品,可以只購買所需的量。創辦人也時常鼓勵客人不必一次買太多,先買一點試試,如果喜歡再回購。他提到無包裝販賣與共食的概念類似,社區的人一起吃,每個人都能吃到最新鮮的食物。

「我不想要改變任何人,我只是希望提供消費者不同的消費型態而已。」創辦人說,他不打算改變任何人,只是希望透過創立U商店,提供無包裝的消費環境,讓顧客能自由選擇,藉由消費達成自己想要的目的。

/圖片來源:U商店 Facebook


另一種選擇,微小的生活革命

2017年開幕至今,U商店即將滿五週年。長期誠懇地深耕,如今開出另一片新風景。從客人兩手空空走入店內,費心講解購物流程,到客人逐漸支持商店理念,讓無包裝消費成為自然。近年來,更多各具特色的無包裝商店成立,無包裝消費的觀念變得更普及,也走入更多人的生活中。

至於U商店的下一步,創辦人分享在今年春大直分店開幕後,未來將持續開設更多分店,服務更多消費者。他也期待未來能跟大型便利商店合作,提供無包裝販售諮詢的服務,擴展更大的影響力。

「希望大家多來走走,知道無包裝商店在做什麼。」創辦人開朗地說。「無論你是想踩點打卡,或是單純參觀不買東西,都非常歡迎光臨U商店。」對於尚未踏入無包裝商店的人,他也非常歡迎,也希望更多人知道「你的人生有這樣一個商店存在」。

在這個過度浪費的時代,他們拆除包裝,打開大眾對於消費的想像,引領著土地上的人民,發起一場又一場微小的生活革命。


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!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.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! Get started